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时间和精力的双重规划

2017-07-24 21:45:20      点击:

“没时间”大概是很多高三学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学霸整天都在学? 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一文中,我们主要解决了一个问题:所谓时间安排,其实是时间和精力的双重规划。

在时间利用当中,同样存在“二八定律”(Pareto Principle)。在效率最高的“黄金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

然而,人一天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从早刷题刷到晚,不仅不现实,也不“人道”。借助“二八定律”,我们能够重新规划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晚自习下课后的时间如何利用?

很多学生晚自习10点下课,到家/到宿舍大约只需要半个小时,除去洗漱和夜宵时间,距离睡觉往往还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由于暂时不会有别的琐事来打扰自己的学习进程,这样完整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好,仍然可以进行一些高强度的学习,比如刷题、限时训练、钻研难题(如同一些竞赛生)。当然如果精神状态不好,其实也不必勉强,毕竟白天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大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如晚自习刚开始的时候,或者有可能白天经历了高强度的考试和过量的运动,那么更妥当的学习任务是进行错题整理、方法归纳和学习计划的制定。

原因其实很简单,即便还有1小时时间才睡觉,如果学生的精神状态已经不佳,去完成一些“烧脑”的学习任务已经起不到最好的效果,不仅思考速度和计算速度变慢,错误也会比平日增多。对于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经过一天的学习和复习,到晚自习下课后这最后的1个多小时时间,基本上已经比较疲倦,这时候再去进行高强度的刷题刷套卷其实并不现实,也不“人道”。



这时不如就把时间用在平时没时间去完成的错题整理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制定学习计划上。这些学习任务虽然不能给学生带来直接收益,但长期坚持下去,总会带来收获。事实上,很多在二轮复习时脱颖而出的学生,都是反馈总结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临睡前的15分钟如何利用?

临睡前的15-30分钟时间,可能学生已经钻进被窝准备休息。这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拿出手机刷个微博刷个朋友圈,或者拿出课外书阅读。如果学生想把这段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也可以使用“二八定律”的安排方式。

临睡前的十几分钟,时间相对要短暂一些,没有办法也不可能完成刷题、错题整理等等需要长时间投入的学习任务。

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在临睡前已经神思倦怠,无心学习,再进行高强度的思考和学习已然不现实,这时候可以进行一些不太“烧脑”的学习任务,比如听英语新闻/录音、进行课外阅读、摘抄积累作文素材、练字。

如果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好,则可以适当增加思考的强度,尤其是一些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可以在睡前进行回顾和复习,比如巩固英语单词、背诵语文古诗词、熟悉作文素材、背诵文综知识点。



高三学生常说自己作业很多,除了做题没时间去积累,没时间练字,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如果能把一些不适合用来刷题的时间利用起来,久而久之就能提高。

当然,如果觉得一整天的学习已经足够,或者想给自己偷个懒放个假,其实没必要强撑,早些休息才是正途。



别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雷军有句话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或者说,“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高三一整个学年,一个学生可能要完成成百上千份作业,参加不下40场考试。一份作业或者一场考试的作用,一旦放到这一整年来看,其实微乎其微。或者说多一张卷子不多,少一张卷子不少。

或许对高三学生来说,作业和考试确实占据了绝大部分学习的时间。而很多学生也总是觉得自己明明非常努力(做题),却感觉没有方向,看不到自己的进步。

殊不知,错题的分析和整理、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单词的背诵、素材的积累、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反馈,很多学生恰恰在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积累了长达一整个学年的努力,最终拉开了和其它学生的差距。

所谓的“二八定律”,其实就是把那些不适合用来刷题的时间利用起来,把一些碎片化的时间、低效率的时间、无心向学的时间,用来进行归纳和总结、计划和反馈、积累和提高。

赫胥黎的一句话叫: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

时间也是偏私的,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