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物理有前途吗?
数学、物理是基础学科当中两个重要专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竞赛学生,而且也让很多对数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为之倾倒。
然而这两个看上去就不知道学完将来出来干什么的专业,让很多家长犯了难。
稍微了解的学生和家长也会嘀咕,那么多学数学物理出身的大牛,最后跑去做金融投资了,那和本科就学金融的人有什么差别呢?
我们今天就想从:数学物理专业学什么、数学物理专业将来出路如何、数理转金融和本科就读金融的学生差距在哪里,三个方面和大家探讨,学数学物理有前途吗?
北大数院被誉为“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那么这个“1号院系”的学生学什么呢?
一开始,所有学生都要学习以高等数学为核心的课程,包括17学分的数学分析,11学分的高等代数,共计12学分的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和数学模型。
这些名称看上去非常吓人,是的,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因此,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竞赛基础,或者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肯钻研的毅力,那么数学专业无疑更加合适。
在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学生们会选择不同的细分方向,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统计、科学与工程计算、信息科学、金融数学等等。
换言之,学数学的学生最终可能会进入数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经济、金融、以及其他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工程领域,继续进行学习和研究。
涉及的领域热且广,也无怪这几年北大数院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了。
再来说说物理专业都学什么。同样作为四大疯人院之一,每次物理学院的师兄师姐们介绍专业的时候,都会说“物理学院是课程比较紧的学院之一。”
物理学院的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和物理的基础,必修课一般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概论、基础物理学(力+热+光+电+原子物理)、四大力学、电子电路等等。
相对繁重的课业意味着需要修习的大量学分和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兴趣和毅力。
在扎实了数学物理基础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入各自的领域,包括理论物理、技术物理、凝聚态物理、天文学、大气科学、等离子等等各个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
概括起来,无论是数学专业还是物理专业,共同的特点是,学得多,课业重。
有竞赛基础的学生往往在这两个专业上会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对于没有竞赛基础的学生,一定要意识到数学物理专业需要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对于数学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持续钻研的毅力。
毕竟,大学不像是高中,依靠个人的努力仍然能够带来很大的收获和成果。
繁重的学习任务带来的,是十分有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先说数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的发展路径。
北大数院保研和出国的加起来将近90%,毕业后直接工作的相对要少很多,选择考研的人数更是常年保持5人以下甚至仅为0人。
选择出国或保研的,往往都能够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经济金融以及相关的工程学科,竞争力可见一斑。
最终毕业的数学院系学生,除了少部分会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外,很多都会走入计算机、软件工程、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企业。
随着这几年国内学生和家长对金融行业的关注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学习数学的学生进入到金融、投资、保险精算等行业当中,成为日进斗金的金融业者。
在选择数学专业的时候,挑选一个靠谱院校的数学专业非常重要。国内比较好的数学系包括北大、复旦、中科大、清华、上海交通大学、浙大、武大和南大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数学系也在国内很有影响力,较低的录取线和较高的院系质量,值得很多有意报考数学专业的学生考虑。
物理专业与数学专业的情形基本相似。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也相对较少,一般在5%~10%,其余的学生基本上会选择国内保研和出国读PhD.
以北大物理学院为例,本科毕业后选择国内保研和出国的比例加起来超过了90%。
根据北大物理学院公布的物理学院毕业的学生最终的去向,在大学和研究所当中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人数大约占到三分之一。
超过一半的学生会走入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其中尤其是半导体行业、IT行业成为很多学生的选择。
此外,大约有10%~15%的学生最终会从事经济、金融行业。很多学生也会在本科阶段修习经济学双学位,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前面的分析当中,我们提到,本科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生,无论是出国还是保研,最终都有相当一部分从事金融、投资行业。
有的家长就会想,本科多学些数学物理更扎实,未来的竞争力更强。
还有的家长觉得,本科都学了这么多数学物理,最后去搞了金融、投资,实在是浪费。
但是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读基础学科转金融和本科就读金融的学生相比,竞争力何在?
确实,在北大的校园当中,不乏大牛选择做个“两栖动物”。
很多数院物院的大神,早早谋划好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在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不仅修习经济学双学位,而且常年混迹于在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
也有来自光华、经院的学霸,觉得本专业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满足将来的职业发展,选择学习金融工程、计算机语言等专业的课程来给自己充电。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两栖动物”毕竟是极少数的大神学霸,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基本稳定的“生态环境”当中。
对于绝大部分基础学科的学生来说,将来选择金融行业竞争力何在呢?
要跟大家说的是,学基础学科的学生和学金融专业的学生,发展路径有很大不同。
学金融专业出身的学生就业后,主要集中在金融、投资行业的前台业务。他们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投行、商业银行、咨询、投资、销售等,基本的技能是行业分析,从行业分析做起。
换句话说,主要是在台前面对客户。这部分学生除了要求较好的专业功底,更加看重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思维。
学基础学科的学生将来进入金融行业以后,更加靠近后台的工作。他们从事的工作领域更集中在金融衍生品、固定收益证券等,基本的技能是数据处理和建模。
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往往偏向于运用自己扎实的数理基础,从后端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因此,两部分学生实际上构成了这个行业的台前和幕后,虽然同处一个行业,但确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
此外,由于学习的知识、接触的人脉的差异,也使得学习基础科学的学生和学金融出身的学生有较大的不同。
既然学基础学科,最终从事金融投资行业的学生和本科出身于金融的学生有很大不同,那么学习数学物理有前途吗?
这里给大家举两个大牛的例子。
第一位大神黎彦修,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是科大少年班的成员。
毕业后到芝加哥大学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又因为对金融学产生兴趣,转而读芝大的MBA。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基础科学出身的大牛。
黎彦修毕业后先后在美林证券、加拿大多明尼安银行美国证券公司工作,凭借扎实的数学和统计专业能力,他的才能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可转债投资方面大放异彩。按照知情人士透露,黎彦修的收入早已超过很多华尔街大公司的CEO。
黎彦修
第二位大神楚钢,同样出自中科大少年班,从中科大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东北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
20多年学习打下的雄厚数学基础使得他能够在金融市场上把数学模型玩得如鱼得水。
进入华尔街后,楚钢从风险分析师、金融衍生产品结构风险经理、首席交易员再到董事总经理,他管理着超过70亿美金的基金,并在花旗的市政套利策略中负责所有的对冲和风险管理活动。
通过两位大神的经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理科基础本科,乃至理科博士背景,然后转行金融,主要长项在于建模,在金融衍生品、结构化产品、固定收益产品上,颇有建树。
楚钢
我们再来看一例纯经济金融背景出身的大神,看看有何区别。
这位大神是胡立阳,曾取得80年代中国人在华尔街的最高职位,美国加州圣塔克拉大学会计学士、企管硕士,26岁进入美国证券界,33岁时已经是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美林证券第一位华籍副总裁兼硅谷分公司总经理。
可以看出,胡大神是会计学本科,也就是经管类学科的本科背景,后续进入金融界后,是从投资顾问做起,打电话找客户。这就是典型的前台业务,必须接触到一线的客户。
胡立阳
说了这么多,学习数学物理到底有前途没有,相信各位读者心理一定也有答案了。
想起一位北大老教授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他说“在座考上北大的人不过是庸才,真正的天才到哪里都会放光。在座庸才只有好好努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上北大清华也好,进了光华经管也好,混进金融圈也好,人生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好的专业固然能给你提供更好的机会,但是只有把握住机会的人才是真英雄。
归根结底,前途是自己打拼来的。
- 上一篇:衡水状元:题海战术究竟是不是好战术? [2017-07-28]
- 下一篇:完形阅读做再多,你也学不好英语! [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