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竞赛奖,就不能报自主招生了吗?
没有竞赛奖,就不能报自主招生了吗?
“老师,没有竞赛奖,自主招生就没希望了吧?”
“老师,有些大学要求那么高,有那么多学生吗?”
“老师,我想准备自主招生,该做哪些工作呢?”
如何规划自己的名校之路,已经是很多18、19年高考的学生关心的问题。
比如17年北京理工大学(该校的计算机专业非常不错)的自招报名条件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
A)竞赛全国决赛金银铜牌;
B)竞赛省一等奖;
C)教育部认可的青少年科创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电脑制作活动;
D)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
E)科创、发明、语言文字等突出才能(提供证明材料)。
“决赛金银铜?”“省一等奖?”“国际大赛”,北理工也要求这么苛刻?似乎北理自招没有竞赛省一,没有顶尖的学术科创就没希望了。然而......
在17年自主招生申请季,我们发布了一系列的自主招生简章分析。一方面,各种“奖项”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简章当中的标配。另一方面,从往年初审通过的情况来看,这种“条件虚高”的现象更为普遍。
包括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虽然在简章中对竞赛生抛出了橄榄枝,但很多竞赛生似乎并不领情。事实上,仍然颇有许多无奖项学生通过了这些看似“高冷”的大学的自招初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全面梳理自主招生初审通过条件,指出问题,指明方向。
按照高校自招初审的特点,我们将高校自主招生分为以下三个大类。
◆◆ ◆
清北复 | 综合竞赛双体系
第一个大类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三所高校。
长期关注创知路的学生和家长或许对清北两校的招生体系更为熟悉:
◆清北的自主招生,面向三类学生,分别是:竞赛生(包括竞赛签约生、暑期竞赛营、金秋营、北大生科营、清华工科营);学科营(北大暑期课堂、清华工物营/化工营);其它奖项特长(包括三大作文竞赛、教育部认可的科创竞赛等)。
◆清北的综合评价,面向综合优秀的学生,包括:北大博雅计划、清华领军计划,以及面向上海和浙江的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通过清北在暑期举行的综合营(北大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清华暑期学校)也可提前获得资格。
当然,围绕着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和高考,还有一系列清北官方举办的夏令营、秋令营和冬令营。参见:
在清北的招生体系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将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开进行选拔:
◆针对竞赛生,有从省赛、全国决赛、各种竞赛营,以及最后的自主招生进行选拔的渠道。
◆针对综合优秀的学生,有学科营到自主招生、综合营到文科营或博雅领军的选拔渠道。
类似的招生模式还出现在近两年的复旦自主招生当中。在复旦自招中,包括四个类别的学生:A)望道计划;B)博雅杯;C)竞赛国决;D)丘成桐科学奖。
在16、17年的博雅杯,以及16年的望道计划报名条件中,均强调了“高中文科学习特别优秀”、“高中相关学科学习特别优秀”作为报名条件。
如果我们仅统计在教育部认可的“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以及含金量较高的三大作文竞赛(“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就会发现复旦自招中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无奖项学生(未统计邱赛获奖学生):
另外,清北复旦三所高校,均有面向浙江、上海的综合评价招生计划(即三位一体、上海博雅、上海领军)。
◆◆ ◆
浙交科 | 专注竞赛生
第二个大类包括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三所高校在招生简章当中明确要求,报名条件为“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并且从2017年初审通过情况来看,超过97%的学生都具有竞赛省一及以上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自招初审当中,生物竞赛的学生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学科竞赛;在中科大的自招初审当中,生物竞赛和信息学竞赛的学生数量明显少于数理化竞赛。
下表仅统计“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
另外,浙交科三所高校,均有面向浙江的综合评价招生计划。
◆◆ ◆
其它高校 | 虚高的条件
在2017届毕业的学生当中,共有8404名学生获得至少1个竞赛省一等奖。除了保送生以及参加清北复交浙科这6所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外,留给其它高校的竞赛生已不足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仍然将“国赛金银铜牌”、“省一等奖”作为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
例如南京大学的招生简章中,学科竞赛类要求“全国决赛铜牌”,学科特长类(理科)则要求“单省一”或“双省二”。2017年南京大学自招初审通过人数为1419人,其中45%的比例为江苏省内考生,而竞赛生的比例,仅为10%。
例如四川大学的招生简章中,学科特长计划则要求“全国金银铜牌”、“省一等奖”等。而2017年四川大学自招初审通过人数为2614人,其中52%的学生为四川省内考生,而竞赛生的比例,仅为6%。
例如同济大学的招生简章中,招生条件包括:“五大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以及三大作文竞赛(“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但2017年同济大学自招初审通过的833人当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3%)不具有上述奖项。
更有趣的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自招简章中,明确了“竞赛省二等奖”作为初审条件,但根据法大后续公示的初审通过情况,具有“省二等奖”的学生人数为0人,该条件不过是个“幌子”。
下表仅统计“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
必须指出的是,绝大多数的高校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虚高。看上去“高冷”的条件,却名不副实。
事实上,除了含金量较高的学科竞赛奖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及个别高校承认的比赛(楚才杯、叶圣陶杯、丘成桐科学奖等)外,大多数通过初审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级排名突出。
包括文章开头截图中的那位同学,实际上同时还通过了领军计划的初审,足见其年级排名突出。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通过在招生简章中设置相对模糊的“兜底条款”(例如:德才兼备、有突出特长、取得突出成绩、展示出较大潜力等),也能够将一部分综合成绩/年级排名突出的学生揽入麾下。
◆◆ ◆
黑名单:一些“加分率”极低的高校
在17年自招当中,仍然出现了一部分加分率极低的高校。
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上海财经大学的初审通过人数由16年的2179人增长到了4258人,几乎翻了一倍,然而加分人数仅仅从90人增加到了120人。近两年来上财的加分率分别为4.1%和2.8%,换句话说加分人数仅为零头,而超过95%的学生沦为陪跑。
致力于淘汰90%以上的学生的高校并不单单上财一所,还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
即便没有在榜上的南京大学,初审通过人数是1419人,最终加分人数为230人,加分率为16.2%,但江苏省考生就占了107人。
诚然,高校审核通过与否、加分与否,都是高校有权自主决定的事项。但是,过低的加分率的事实也必须向考生和家长释明。
一方面,准备自招申请和高考后的赶考都需要花费时间精力,但实力不足被淘汰是一回事,而超低通过率被刷又是另一回事。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报名时都设置了“限报数量”,使得学生在申请自招时就不得不有所取舍,同时为了兼顾考试的日程,不得不选择地域相近的高校。
更有趣的地方在于,许多打着“帮你过初审”旗号的机构,恰恰瞄准了这些“初审过几千,淘汰八九成”的高校自招。帮你过个大赛、帮你“整”篇论文、帮你“搞”个专利,最后也帮你过了这些高校的初审,钱货两清。至于学生是否能取得加分,各凭本事吧。
如果有向您推荐这些高校自主招生的机构,请擦亮眼睛。
如果有向您推荐这些机构的学校和老师,请擦亮眼睛。
◆◆ ◆
我该如何准备自主招生?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是否更明确自己应当选择哪些高校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了呢?三条路:拼竞赛、拼奖项、拼综合。
◆拼竞赛
对竞赛生而言,政策相对是温厚而清晰的——不同的竞赛成绩,对应不同的优惠政策。
当然,清华、北大、交大、中科大等高校面向竞赛生举办了各种科学营(暑期竞赛营)、金秋营、冬令营(生科营、致远营、工科营等),都是竞赛生需要提前了解并予以准备的。请关注各个高校的本科生招生网站。
不得不说,竞赛还是一项硬功,不要老想着自主招生有什么捷径,好好努力才是真的。
◆拼奖项
从近三年的自招初审通过情况来看,认可度/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包括:
第一,学科竞赛奖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的奖项,即全国决赛金银铜牌、省一等奖、省二等奖、多个科目的省二等奖。总的来说,数理化的认可度要高于生物和信息学。
第二,科创类奖项:包括教育部认可并公示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第三,作文类竞赛:包括由北大举办的培文杯和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
上述三类奖项,含金量最高,认可度也更加广。
其它奖项的认可度往往仅局限于个别高校。很多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均会明确适用的奖项,例如:楚才杯(武汉大学)、丘成桐科学奖(复旦大学)、创新英语大赛(对外经贸大学)。
◆拼综合
除了拼竞赛、拼奖项,还有一条适用于绝大多数同学的道路——拼综合。
综合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通过清北的综合评价(博雅计划/领军计划/三位一体/上海博雅/上海领军),或是申请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望道计划/博雅杯)。
另外清北的学科营(暑期课堂)、综合营(北大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清华暑期学校)、清华文科营等招生政策,也需要争取机会。参见:清华北大的综合营(暑期学堂)和学科营(暑期课堂)到底是什么?
其它学生,仍然可以申请与自己年级排名水平相近的高校的自主招生,如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等。
因此,在申请时,学生需要参照往届学生的情况,来衡量自己的综合年级排名能上到哪些高校。
◆◆ ◆
我该如何规划高中三年?
在全面梳理了政策之后,不同目标的学生定位和高中的规划就更加清晰了。
◆目标:清北复交浙科
对于目标在清北复浙交科的学生而言,只要学有余力,或至少不是明显偏文科,在刚上高中时应当或多或少地进行竞赛的学习。这无论对后续争取自招资格,还是转向自招笔试的准备,都有好处。
之后就需要尽早判断出自己是否是冲省一/省队的料,并做出选择,是拼综合为主还是拼竞赛为主?这个判断的时间节点,不要晚于高二参加完一次竞赛考试之后。
对于目标在清北复的学生而言,如果以综合为主,或明显偏文科,在高中三年努力刷自己的年级排名就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综合营(对接博雅/领军)、学科营(对接自招)、博雅/领军计划,年级综合排名都是决定性因素,而其它奖项或经历的意义都不大。
并且,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奖项,都能帮助学生争取到自主招生的资格(注意不是博雅/领军计划)。
对于清北复交浙科这个层面的高校而言,“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毫无作用,而“发明专利”、“论文发表”也会考察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真正能通过初审的学生寥寥无几。
◆目标:其它高校
对于目标在其它高校的学生而言,相对来说专门搞竞赛的性价比较低(大牛直接冲国决签约清北,不在此讨论范围内)。当然,竞赛(省一/省二)仍然是一个含金量较高的奖项,但切莫为了竞赛奖项,而耽误综合成绩。
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努力提高年级排名就是最简单粗暴有效的方式。既不和高考备考方向冲突,又能帮助学生争取高校自主招生资格。
并且,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奖项,以及高校招生简章中声明认可的比赛,都能帮助学生争取到对应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
此外,除了极少数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声明接受“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高校,绝大部分高校均不接受这两种专利作为报名条件。而“发明专利”、“论文发表”也会考察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真正能通过初审的学生实际上非常少。
◆◆ ◆
规划先于执行,努力没有捷径
从2003年的小范围试点开始,自主招生的发展几经波折。2014年联盟解体,2015年综合评价出现,2016年三位一体招生出现。时至今日,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已经成为一套自上而下日趋成熟的招生政策。
无论你是竞赛生,还是身怀学科特长,无论你综合成绩突出,还是手握核心奖项,你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名校之路。
诚然,所有的路径都不轻松。归根结底,也不存在什么捷径。重要的是,尽早地找准定位,尽早地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尽早地规划好适合自己的名校之路。
这是我们撰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也是创知路的意义。
以下是彩蛋。
下表仅统计“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
- 上一篇:备战高考:语文记忆方法指导 [2017-07-21]
- 下一篇: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靠的是天赋还是努力? [2017-07-21]